家长常常会选择这些面包饼干,给孩子们做早餐、加餐或日常解解馋。孩子爱吃,配料里有鸡蛋、有小麦,看起来营养也不错。

 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是「酥性食物」,很多产品在包装上,都有一个「酥」字 。

  日常吃的普通面包、饼干在制作时,需要通过尽可能长时间的和面过程,使面筋(也就是面团里的蛋白质)充分延展,形成网状结构。这样面包吃起来就会很筋道、韧性十足,饼干吃起来也会香脆可口。

  在制作时需要尽可能阻止面筋的网状结构形成,这样做出来的面包、饼干才会具有「酥到掉渣」的易碎、松脆的口感。

  为了达到这样的口感,酥性的面包、饼干里面常常需要加入大量油脂去阻止面筋成网,加入油脂量有时候高达 30% 以上。

  像牛角酥,有的在制作时面团本身就加入了 10% 的黄油,做好面团后还要额外加入 50% 甚至以上的黄油和面团混合,去折叠成层,才有层层酥脆的效果,整个面包的油脂含量惊人。

  酥性面包、饼干不光酥脆,为了口感和风味还需要加入大量糖,一口下去都是糖和油。

  烘焙「酥性食物」时需要放入在室温下是固态,并且拥有良好的延展性油脂,才能很好制作酥皮。

  根据 USDA 数据:通常一个牛角面包(57g)就有 231 千卡的热量,脂肪 25g,其中有 7g 饱和脂肪。

 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(DRIs 2023)的限量标准,3~6 岁孩子,饱和脂肪的限量大约每天应当控制在 10~12g 以内。

  如果孩子一口气好几个,饱和脂肪很容易摄入超标,再加上娃一天内还要吃其他食物,这一天的饱和脂肪摄入直接爆表。

  根据 USDA 数据显示,一般牛角面包的糖含量可以达到 10% 左右,曲奇饼干的含糖量可以达到 15% 左右。

  3 岁以后,添加糖的限量最好低于每日热量需求的 5%,折算成糖就是大约要少于 17g/d。

  这样一个酥性面包、一袋酥性饼干就给孩子带来 15g 甚至更高的糖分了,很容易就摄入过多「游离糖」。

  对于儿童来说,长期高糖饮食会导致龋齿、肥胖和心血管疾病;尽量少吃点糖,对于儿童健康成长有很大好处。

  最早的起酥油是各种动物油脂,比如猪油、黄油等。由于食品工业的发展,也出现了很多植物油经过改性而制作成的起酥油,在制作过程中会有「反式脂肪」产生。

  这几十年来技术其实一直在演进,目前市场上大部分起酥油都能做到「0 反式脂肪酸」的要求了。但按照我国标准,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只要 ≤ 0.3 g / 100 g(mL),就可以标示为「0」。

  而一些非预包装食品比如面包房里面的饼干、面包不经过检测,可能会含有更多「反式脂肪酸」。

  对于 2 岁以内婴幼儿,「反式脂肪酸」没有安全剂量推荐,幼儿摄入上限约为 1.2 g 左右。

  孩子吃的酥性面包、饼干,一口又一口,累积起来「反式脂肪酸」可能就摄入不少了。

  总而言之,酥性面包、饼干拥有过高的糖和油,给孩子带来过多饱和脂肪,过高的热量,可能有反式脂肪,容易导致儿童肥胖,引发一系列健康隐患。

  如果名称里就带有「酥」字,产品形态也是以酥皮或容易破碎的酥松形态为主,那基本可以判断它是属于酥性的面包或饼干,里面的油脂含量肯定不会太低。

  此外还需注意带「酥」字中式点心比如:蛋黄酥、核桃酥、枣花酥、凤梨酥等等。

  有的面包、饼干,我们无法从名字判断,最根本的解决的办法是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,能避免这类食物。

  ☝️ 配料表看添加糖的顺序:配料表里白砂糖、果葡糖浆、玉米糖浆等游离糖等,越靠后越好,排名靠前,说明加入较多。

  [1]中国营养学会.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(2023版)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23.

  [6]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. 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2版/第一册[M].北京: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, 2009.

  [7]中国营养学会.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. 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22.

  [8] 尹硕慧,刘 创,简剑锋,方嘉沁. 影响起酥面包品质的因素研究进展[J]. 现代食品.

最热网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