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4日的苏州某玉器店内,空气中还飘散着新装修的木质气味。大学生店员小张(化名)正按照老板程先生的要求,调整拍摄用的桌子。谁也没想到,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,
10月4日的苏州某玉器店内,空气中还飘散着新装修的木质气味。大学生店员小张(化名)正按照老板程先生的要求,调整拍摄用的桌子。谁也没想到,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,会让桌上30根和田玉镯在瞬间化为碎片——
监控画面显示,小张双手抵住桌沿发力时,目光始终盯着桌脚,完全没注意到桌上未固定的玉器托盘。随着“哗啦”一声脆响,店内所有人的表情凝固了。程先生后来回忆:“那些镯子有些是客户订制的孤品,摔碎的不仅是玉,更是信任。”
这并非孤例。2015年厦门某金店曾发生女店员摔碎千万玉镯事件,老板同样选择放弃索赔。玉器行业有个不成文的“潜规则”:贵重物品损坏后,责任往往由老板“兜底”。程先生的回应堪称行业缩影:“新场地没铺地毯,我也有责任。”
无标准化流程:多数玉器店搬运贵重物品依赖“老师傅手感”,新人常被临时拉壮丁;
赔偿能力倒挂:员工月薪可能不及玉器零头,如惠州某房产纠纷中,销售员为争客户竟持杯砸伤同事;
无标准化流程:多数玉器店搬运贵重物品依赖“老师傅手感”,新人常被临时拉壮丁;
赔偿能力倒挂:员工月薪可能不及玉器零头,如惠州某房产纠纷中,销售员为争客户竟持杯砸伤同事;
程先生那句“就当彼此上了一课”背后,藏着更深层的矛盾。法律上,员工因重大过失致损需承担部分责任(参考敦化法院玉镯赔偿调解案),但现实中,“赔不起”三字让多数老板选择息事宁人。
值得玩味的是,同样在苏州,某商场曾因顾客摔碎玉镯被判无责——法院认定“携带者自身需尽更高注意义务”。这对企业亦是警示:安全培训不是成本,而是投资。